很多人都在反饋說買到的紫外芯片做出來的燈珠顏色會有很明顯的差異,那么你知道其主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嘛?下面跟隨小編的視角一起來看下吧。
靠近400nm那一段(像395nm、385nm)的芯片,肉眼看起來會發出比較明顯的紫色光;到了365nm左右,光色就偏淡了,看起來有點像藍紫色;而再往下到320nm、280nm這類深紫外區,人眼幾乎看不到光,只能看到一點點微弱的亮點或者反射光。那時候它其實已經是我們看不見的光了。

造成這種差異的核心原因有幾個:
波長不同
LED發光的顏色取決于芯片內部半導體材料的能隙(也就是帶隙能量)。能隙越大,發出的光子能量就越高,波長就越短。紫外LED用的材料主要是氮化鎵(GaN)或者鋁鎵氮(AlGaN)體系,通過調整鋁的比例,就能改變能隙大小,從而控制波長。鋁含量越高,波長越短,光色越“深”,甚至進入不可見區。

封裝和熒光反射材料的影響
同樣的芯片,用不同的封裝工藝,看到的顏色也會不一樣。比如有的廠家會在封裝里加一點熒光散射粉,讓光看起來柔和一點;有的則用純石英透鏡,沒有任何粉層,發出的光就更偏原始波長,看起來更刺眼。還有透鏡材料本身的透過率差異,也會導致顏色差別。石英的透紫外能力強,但普通玻璃幾乎擋掉一大部分深紫外,所以看到的就會偏藍或暗。
我們在生產線上做檢測時,通常不會靠“看顏色”判斷紫外LED是否正常,而是用光譜儀或功率計來測。畢竟人眼看到的顏色只是個“參考”,真正關鍵的還是波長和光功率。
電話:15697542027(鄭)
座機:0755-25115102
郵箱:seo@m.eangel.com.cn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龍觀西路60號高峰大廈7層
時間:周一至周日:8:00-24:00